世界牛奶日「香港兒童健康調查」2017

Kidsmust親子推介指數:

若你覺得這則資訊有用,請給個「讚」!

世界牛奶日「香港兒童健康調查」2017

為響應聯合國糧農組織倡導的 6 月 1 日「世界牛奶日」,宣揚牛奶的營養價值和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菲仕蘭委託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2017今年再度進行「香港兒童健康調查」,分別訪問了312名6至12歲的香港兒童及315名6至12歲兒童的家長,了解他們的奶類攝取、個人及親子運動習慣,並探討家長飲食及運動習慣對子女的影響,藉此提高公眾對兒童健康的關注,向香港家庭推動兒童「均衡營養」及「適量運動」的健康生活模式。

兒童及家長奶類攝取量及運動量均嚴重不足 家長習慣影響子女

是次調查綜合受訪者平日進食奶類,包括牛奶、芝士及乳酪的習慣,發現每四位兒童就有一位(25.7%)於六歲或之前已「戒奶[1]」,而且超過三成受訪兒童(33.7%)沒有飲用牛奶的習慣,主要因為他們比較喜歡其他飲料,或認為牛奶並無特別營養功效或牛奶無益。約兩成受訪兒童(23.7%)及接近一半受訪家長(49.2%)完全沒有進食任何奶類的習慣。雖然九成家長(90.1%)有讓其子女飲用牛奶,或為子女提供芝士(39%)及乳酪(27.6%),但香港兒童的奶類攝取量仍低於衞生署建議份量六成五(65%)。調查更發現,家長習慣直接影響子女,有飲牛奶習慣的家長中,九成的子女也有飲牛奶的習慣。

運動方面,受訪兒童的運動量低於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三成六(36%);而家長的運動量則遠低於世衞建議六成(59.8%),超過三成家長(36.8%)及約百分之七兒童(6.7%)完全沒有運動。有進行運動的受訪家長及兒童最經常做的運動類型以「跑」為主,其次為「跳躍」,而「投擲」類型的運動最少。當中更有一成六家長(16%)認為讓孩子專注單一運動項目有助未來發展或可參與比賽,較讓他們參加多元化運動項目好。雖然大部分兒童表示與父母一起做運動時會感到快樂,但四成兒童(40.1%)指家長沒有陪同做運動,家長亦表示較經常獨自運動(56.3%)。在較少與子女做運動的家長(50.8%)當中,逾半(52.5%)只會在場邊觀看、陪伴或看管兒童。另外,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與子女的運動量有直接而正面的關係,父母每星期做運動的日數愈多,其子女做運動的日數也愈多。

家長與子女齊齊Drink 乳糖不耐可克服 毋需「戒奶」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表示:「今次調查發現四分一香港兒童在六歲或之前已『戒奶』,情況令人擔憂。衞生署建議任何年齡人士,由兩歲的兒童至長者,都需要每日進食至少一至兩份奶類及代替品。牛奶是其中一種蘊含多種豐富營養素的食物,包括蛋白質、鈣、磷、維他命 A 和 D等,家長在子女停止進食母乳或幼兒配方奶粉後,應繼續讓他們每日進食兩份奶類。調查結果指出家長飲牛奶的習慣會對子女有正面影響,外國亦有多項研究證實家長對子女飲食習慣的影響,可見家長單為子女提供奶類並不足夠,建議家長自己都養成每日進食奶類的習慣。有部分家長因自己或子女飲牛奶後會出現不適徵狀而『戒奶』。資料顯示,亞洲國家只有少數幼兒及兒童(0.5%-3.5%)對牛奶過敏;飲牛奶後不適的普遍原因為乳糖不耐。然而,患乳糖不耐的人士可嘗試由每日飲用三分一杯牛奶開始,逐漸增加份量,讓身體慢慢適應,『戒奶』是消極的選擇。」

鼓勵家長多抽時間與子女跑、跳、擲 身心全面健康發展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表示:「超過一半受訪家長(54%)誤認為『飲食均衡』較『適量運動』重要,但兩者皆為兒童健康的基礎,絕不可『只吃不動』。今年調查結果顯示港人對多元運動的意識不足︰美國運動醫學會指兒童每星期至少有三天10至15分鐘的跳躍活動,能為骨骼健康帶來好處;而投擲活動則能鍛鍊協調性,專家指六至九歲是發展協調能力的最佳時間。青春期過後,協調能力便沒有太大的進步空間。因此,家長不應因子女將來發展或比賽等原因,只讓他們參加單一運動項目;而是應與孩子一齊參與多元的運動項目,透過跑、跳、擲等不同運動類型,讓孩子得到心肺功能、骨骼及肌肉等的全面健康發展。另外,雖然兒童與朋輩一起做運動可培養溝通能力及堅韌性,但家長也應於週末或假期,多抽時間與子女一齊運動,而非只在旁看管。研究指親子運動容易提升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及運動量,同時可加強彼此的溝通及鞏固家庭關係。」

全球七成死亡因非傳染性疾病 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體能運動增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最新數字顯示,每年全球有4,000萬人死於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及循環系統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佔全球死亡人數七成,並已證實「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體能運動」為確定風險因素。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呼籲家長與子女一齊建立均衡飲食及恆常運動習慣:「根據衞生署資料,每五名本港兒童和青少年中,約一人超重或肥胖。過重和肥胖的兒童更大機會在成年後仍然肥胖,並更有可能較早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非傳染病,或在成年後出現過早死亡及殘疾。高脂食物、加工食品、外出用餐及吃零食等普遍的不良飲食習慣,正增加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要減少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情況,須自小培養健康飲食及恆常運動的習慣,長遠有助減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

世界牛奶日2017「香港兒童健康調查」結果

世界牛奶日2017「香港兒童健康調查」結果

世界牛奶日2017「香港兒童健康調查」結果概要:

  • 奶類攝取︰
    • – 發現每四位兒童就有一位(25.7%)於六歲或之前已「戒奶」
    • – 超過三成受訪兒童(33.7%)沒有飲用牛奶的習慣
    • – 香港兒童的奶類攝取量仍低於衞生署建議份量 六成五(65%)
    • – 有飲牛奶習慣的家長中,九成的子女也有飲牛奶的習慣。
  • 運動習慣︰
    • – 受訪兒童的運動量低於世界衞生組織的建議三成六(36%);而家長的運動量則遠低於世衞建議六成(59.8%)
    • – 超過三成家長(36.8%)及約百分之七兒童(6.7%)完全沒有運動
    • – 四成兒童(40.1%)指家長沒有陪同做運動,家長亦表示較經常獨自運動(56.3%)
    • – 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與子女的運動量有直接而正面的關係,父母每星期做運動的日數愈多,其子女做運動的日數也愈多。
  •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專家建議(奶類攝取)︰
    • – 衞生署建議任何年齡人士,由兩歲的兒童至長者,都需要每日進食至少一至兩份奶類及代替品
    • – 家長飲牛奶的習慣會對子女有正面影響
    • – 飲牛奶後不適的普遍原因為乳糖不耐症,然而患乳糖不耐症的人士可嘗試由每日飲用三分一杯牛奶開始,逐漸增加份量,讓身體慢慢適應,『戒奶』是消極的選擇。
  •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系副教授及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會長雷雄德博士(運動習慣)︰
    • – 『飲食均衡』及『適量運動』兩者皆為兒童健康的基礎
    • – 港人對多元運動的意識不足,家長應與孩子一齊參與多元的運動項目,讓孩子得到心肺功能、骨骼及肌肉等的全面健康發展。
    • – 親子運動容易提升孩子對運動的興趣及運動量 ,同時可加強彼此的溝通及鞏固家庭關係。
  • 非傳染性疾病︰
    • – 全球七成死亡因非傳染性疾病 ,並已證實「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體能運動」為確定風險因素
    • – VNS營養健康中心首席註冊營養師詹兆洲先生表示: 過重和肥胖的兒童更大機會在成年後仍然肥胖,並更有可能較早患上糖尿病和心血管病等非傳染病,或在成年後出現過早死亡及殘疾
    • – 高脂食物、加工食品、外出用餐及吃零食等普遍的不良飲食習慣,正增加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 – 要減少兒童和青少年肥胖情況,須自小培養健康飲食及恆常運動的習慣,長遠有助減低非傳染性疾病風險。
若你覺得這則資訊有用,請給個「讚」!

Share This Post On